近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4年5月“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数据,10位优秀卫生健康工作者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医生的责任。
2024年5月每月人物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护士长
王元平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西王家村诊所医生
李雷吉
四川省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沙伟
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主任医师
张庚华
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护师
张雷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主任医师
龚庆
贵州省安顺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
罗金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护士长
徐美贤
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韩愈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裕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全科医生
切实履行保护妇女儿童健康的职责
在四川省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有一位被孩子们称为“耳朵爷爷”的医生。他就是李雷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为了让基层听障儿童就近受益于先进的医疗技术,李雷吉带领团队,牺牲休息时间,刻苦练习,克服重重困难。最终,2015年,医院成功获批为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康复项目定点外科医院。同时,医院还开展语言培训等服务,为听障儿童重返声音世界提供全周期专业服务,让孩子不仅可以在家接受手术,还可以掌握语言并像普通人一样融入社会。李雷吉说:“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想一生做好这件事。”
每天忙碌于产房和手术室之间,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始终处于待机状态和紧急模式。 25年来,贵州省安顺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龚庆,精心守护母婴安全。她不断完善科室工作制度,强化科室管理,聚焦高危环节,多次参与院内、产科外疑难病人的会诊和危重孕妇的抢救工作。
2023年4月,医院收治了一名罕见的四胞胎孕妇,怀孕时间已超过27周。为了帮助她安全分娩,巩晴等专家立即成立了紧急医疗小组,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紧急手术方案和新生儿护理。按照治疗方案,四胞胎最终顺利分娩,经治疗母婴平安。
“每次一个危重的孩子康复,都是我最大的欣慰。”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医师徐美贤经常这样说。
重症监护室里有一些处于生死边缘的孩子。如何为孩子们提供有效的健康保障,是徐美娴经常思考的问题。自担任系主任以来,她就开始筹划人才队伍培养、确定学科发展和科研方向。徐美贤带领团队克服困难,不断创新,实现了利用呼吸支持、心肺辅助、血液净化、脑功能监测等方法,为危重患儿的救治提供全方位的生命支持和监测手段。徐美贤还重点加强副专业发展。目前科室已设立重症感染科、重症呼吸科、重症神经内科等亚专科。救治范围不断扩大,抢救成功率也大大提高。
无私奉献,解除患者后顾之忧
从重症专科护士到护理部主任,她用专业和爱心诠释护理内涵;在北京奥运会、抗击埃博拉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保障任务第一线,她专业、专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她发起了小汤山定点医院护理队的工作。她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护士长罗金凯。
在日常工作中,罗金凯通过岗位管理、护士规范化培训等多项改革,打造了“北京护理文化周”品牌。瞄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护理领域技术前沿,打造12个特色护理流程,实现护理流程全景展示,降低住院患者跌倒、摔床、意外脱离的发生率。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卧床患者较多,是护理工作量最重的科室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护士长于洋带领护理团队践行“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的治疗原则,配合与医院脑卒中中心开通紧急溶栓绿色通道。大大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2022年1月,一名患者因脑梗塞复发住院。于洋看到他臀部的褥疮严重,就带领护理组给他擦洗、换药。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生命垂危。患者出院后,她通过网络远程指导患者的皮肤护理,让家人非常感动。
作为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副护士长,张庚华曾在手术室、门诊、护理部等岗位工作过。具有较强的专业运营和管理能力,是医院青年护理骨干和青年专业专家。
张庚华从事志愿服务23年,积极带领志愿服务队伍发挥作用。他紧紧围绕健康科普教育和应急救援培训两条主线,开展急救心肺复苏培训、关爱留守儿童、关爱自闭症儿童、关爱护理老人等一系列活动。送温暖、关爱贫困患者、关爱全省各地环卫工人。并牵头成立江西省男护士志愿服务组织“蓝色天使队”,在互联网医院建立“蓝天慧”平台,志愿服务互联网预约挂号模式。已开展志愿服务600余次,服务群众4.5万人。
情绪患者奋战在第一线
“铿锵玫瑰,永远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沙伟,上海肺科医院结核科主任医师,从医20余年,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她主导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开发结核病诊断新方法,有效帮助临床医生早诊早治,治愈数以万计的疑难、重症、耐药结核病患者,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她每年还深入偏远地区义诊、讲学,为基层结核病防治人员“传知识、送宝物”,并在义诊处为当地群众捐赠药品,让当地患者也能享受到高价医疗服务。优质的医疗服务。
曾几何时,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西王家村由于地处偏僻,没有医生。在村里长大的王元平,看到村民到处求医,心里就种下了学医的种子。顺利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书,被三庄镇卫生院招收。后来,王元平回到西王家村,开始了他的医生生涯。
西王家村依山而建,行医途中有很多山路。王远平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腰腿僵硬,行走困难,无法弯腰。但尽管如此,每当有病人需要来看病时,他总是背着医疗箱,弓着身子,走在一尺深一尺浅的崎岖山路上。 “除了随访外,需要去医院治疗的都是紧急情况,不能耽误。”王远平说。 “我们越早到达,就能越早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拥有35年口腔颌面外科经验,张雷始终坚持做医生家长、患者至上的原则。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一名专家,张雷现在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口腔医院的主任医师。在口腔种植技术和颞下颌关节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带领团队在山区和农村开展唇腭裂相关宣传,极大提高了边远地区人们对唇腭裂治疗的认识。累计为有需要的人实施免费手术2000余例。张雷自2015年成立劳模工作室以来,主要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疾病的治疗。面对每一位患者,他总是不厌其烦、一丝不苟,让患者重拾笑容。
韩宇是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余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主治医师。他的祖先已四代行医。自幼接触该病后,他于2017年成为一名社区医生。
韩愈行医时,经常遇到老人吃错药或乱吃药。韩宇发现这些老人家里的药品堆得乱七八糟。他们在服药前往往不阅读说明书,因此很容易出现问题。韩宇不断思考对策,自费购买了一些小药盒送给有需要的患者,标签清晰。目前,已发放小药包700余个。
当韩宇带领家庭医生团队上门服务时,他发现不少老人的孩子外出打工,不在家。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不方便打电话求救,韩宇就会把自己的号码存到老人的手机里,然后进行设置。 “1号”快捷拨号键让老人长按就能第一时间联系上他。多年来,韩宇坚守基层,全心全意救治患者。许多老人把他视为家人和朋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anwufeiyang.com/html/tiyuwenda/7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