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那年,她深深陷入自我怀疑之中。被诊断出患有多动症后,她哭了两个多小时。她长久以来的自卑感在这一刻得到了缓解。 “我不会再自责了,我是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孩子,我终于到了找到治愈方法的时候了。”
……
无数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被诊断为多动症的故事,相似的经历,相似的心情,以及诊断后的“解脱”。
这种疾病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成年人身上。许多杰出人物如爱因斯坦、比尔盖茨都是多动症患者。
然而,并非所有患有多动症的成年人都是“有天赋的”。现实中,更多的病人独自走在黑暗的隧道里,几乎没有人能够感同身受。
当很多医院开设成人多动症专科门诊时,就像一束“光”,为迷茫的人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当你走进这家诊所,你会发现有些人被这种疾病所困扰,而另一些人则渴望被贴上成人多动症的标签,以解决自己的困境。
吴朝祥 摄
成人多动症
有时隐藏得很深
“医生,我想澄清一下,我是不是患有多动症?”
在门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胡少华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
随着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相关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自己“把脉”。当自己的事业发展进入“瓶颈期”、人际关系不理想时,他们希望从医学角度寻找原因,从而为自己“把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多动症(ADHD)是许多父母都熟悉的。
这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是持续无法集中注意力、多动和冲动。虽然原因尚不清楚,但相信是遗传、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
ADHD 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更为常见。
在胡少华的门诊里,大部分患者年龄是7岁至12岁。 “大多数孩子因为学习困难,都会被家长带去看医生,最终都会被确诊。”胡少华表示,多动症在儿童中更为明显,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与他人发生争执甚至打架。
成人多动症的症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除了注意力不集中之外,成人社交行为也可能出现异常。以冲动为例。 ADHD患者会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进行没有计划的旅行,并做出鲁莽的选择。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随意打断别人、思维敏捷的人总是人群中的“特立独行”者。
此外,情绪不稳定、痛苦也是成年患者的“标签”。
然而,这些看似明显的表现往往是隐藏的、隐藏得很深的。
胡少华表示,一些成年患者的症状从童年就开始出现,原因是父母不重视、缺乏相关医学知识。他们简单地认为孩子只是“调皮”,从小就没有及时干预。 “有些人的症状会随着成年后逐渐减轻,而有些人的症状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胡少华提到,在疾病缓慢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共病”症状。常见的表现包括双向情感障碍和抽动、持续的内心不安、难以放松和不间断的精神活动等。
确诊后
她松了口气
23岁的小宇(化名)刚刚参加工作。与精力充沛的同龄人相比,她显得有些着急。
“根据网上的描述,我一一对比,感觉自己患有多动症。”小宇说道。
大学毕业后,她从事IT工作。虽然我一直在努力工作,但始终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 “这不是我的错,是我的错,我无法集中注意力,而且拖延。”小宇的自我意识非常清楚。
回顾童年,她对自己的印象是很难专注于一件事。 “不是我不喜欢学习,而是我无法融入其中。”小玉在学习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成绩却总是马马虎虎。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平庸且不聪明”。高考前一段时间,我努力学习,终于网上考上了大学。
然而,当她进入职场后,她的“缺点”就清晰可见。她能够顺利完成相对单一的任务,但一旦需要协作或多管齐下的工作,她就找不到线索了。 “工作思路的安排和组织总是一团糟,非常苦恼。正因如此,我越来越拖延。如果第二天任务到期,我就会推迟到前一天晚上,然后熬夜。”效率低,完成度不好。”
陷入恶性循环的小宇不仅状态不好,工作也不尽如人意。他想找个好朋友倾诉,却常常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言语而“严重伤害”别人。因此,她很难与他人保持稳定、亲密的关系,也从未谈过恋爱。
“一切都不顺利,我感觉自己就像一艘孤独的小船,陷入了漩涡,无法自拔。”小宇吐露了自己的痛苦。
确诊的那一刻,小宇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所有的内耗和自我怀疑都因为我病了而找到了出口。”在小宇的“业力”认知中,积极治疗后,或许“纠结的乱局”最终会解开。
“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与过去不同的全新世界。至少我开始理解别人的表情了。”
她今年31岁
要想听懂别人在说什么,你需要记录下来
31岁的程程(化名)已经接受治疗两个多月了,感觉很坚强、很新奇。
去年年底,程程被诊断出患有成人多动症。三年前,她感觉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我听了一个关于成人多动症的演讲,我觉得我很相似。”程程在工作中经常听不懂同事的讲话。 “我努力地听、集中注意力,但就是听不懂。开会时,别人忙着写领导的要求,我却一头雾水,只是画画。”
为此,她经常把对方的讲话录下来,回去后至少听两遍才听懂。程程工作很努力,有机会加入更好的项目团队,但他因为无法处理复杂的任务而不得不放弃。 “我无法集中注意力,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工作效率很低。”
此外,程程也遭遇了严重的延误。 “工作必须拖到截止日期,其实我很想开始,但我没有能力开始。”
为此,程程换了很多工作,失去了很多晋升的机会。 “我感觉我的职业生涯被毁了。”
直到确诊,医生给出治疗方案,尘埃落定,她才真正感受到“社交”,说道:“哦,原来你眼中的世界完全不一样了。”
在“自我证明”的患者中
最终只有约30%被确诊
然而,并非所有的“自我证明”都是准确的。如果你想被贴上“成人多动症”的标签,你需要专业、完整的诊断。
2021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逸夫医院(简称浙大逸夫医院)开设了全省首家成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门诊。从一开始只有一两个病人,到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一个了。迄今为止已有2000多名患者接受治疗。
精子科秦艳华医生表示,其实很多人只是出现了简单的情绪问题,来门诊就诊的患者最终得到确诊的只有30%左右。
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彻底了解患者的成长史,然后进行脑部影像检查、注意力测试、多动症症状量表测试等才能做出最终诊断。因此,秦艳华诊所的工作量非常大。每个患者的平均咨询时间约为20分钟,首次咨询长达40分钟。
27岁的小涵(化名)有抑郁症病史近10年,在朋友陪同下前来就诊。女孩明确表示:“我工作时很拖延,想赶紧做一件事,但总是启动不了。如果能进入启动后的状态,效率会很高,但这种状态是罕见的。”
她列出了自己的各种行为:很容易烦躁;长期情绪低落,即使完美完成任务,也没有成就感和喜悦感;她记忆力很差,不记得前一天在哪里看过这部电影。记不住人的名字和面孔;不愿意与人交往……
秦艳华耐心地听她叙述,并进行了深入的咨询:人际关系、注意力、亲子关系等,她特别关心小涵在幼儿园和小学的表现。
当得知妈妈管教小涵很多时,谭燕华提出要和小涵的妈妈通个电话。经过与小涵妈妈10多分钟的沟通,谭燕华根据之前的咨询做出了结论:她不是多动症。
小涵不信,再三确认。
秦艳华经常耐心地向患者讲解:多动症是一种大脑发育障碍引起的疾病。 ADHD患者在年轻时就会出现症状,而不是在成年后突然出现症状。这也是秦艳华在门诊时坚持与每位患者家属交谈的原因。
“在诊断多动症的过程中,最关键、最困难的就是区分患者是否有简单的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等,还是多动症。”秦艳华说道。 “多动症患者会伴随情绪问题,因为长期的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从而引起情绪问题,但并不是所有有情绪问题的人都患有多动症。”
秦艳华解释说,很多人会在网上找到一些表格来“勾选”。 “但事实上,所谓的拖延、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是包括成人多动症在内的许多精神疾病的共同特征,并不能以此作为标准。”
“聪明药”是神话
有些人想通过吃药来改善自己的困境
“医生,能给我开点‘聚焦’吗?”
两位专家每次遇到这样的“直接”患者,都很无奈。
“健精达”是红色处方药,医生对此十分谨慎。
“现在我们陷入了一个怪圈,那就是这些药物被过度神化了。”胡少华说道。
健精达是一种神经兴奋剂西药,主要成分为哌醋甲酯。相关临床数据显示,晶晶达的有效率可达50%至95%,常被戏称为“聪明药”。其原理是哌醋甲酯通过调节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的活性,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从而引起突触间隙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可用性提高,从而改善注意力缺陷、认知功能和多动症。
胡少华强调,这个量如果控制不好,会对神经元造成一定的损害。
秦艳华还表示,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他们只是将根本原因归因于注意力不集中或拖延,然后自我认定为成人多动症。他们觉得服用精道可以改善。引起重视,希望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困境。
“这其实是不科学的。”秦艳华说,有些患者本身就患有抑郁症。在这种情况下,服用健达不仅没有效果,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根据《儿科杂志》的一项研究,精达常见的短期副作用包括失眠、头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和心跳加快。长期的副作用可能更令人难以接受。
它由药和毒三部分组成。在无法准确识别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具体类型和症状严重程度的情况下,这种“头疼就医,手疼就医手”的肤浅做法缺乏科学依据。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简单的药物来解决。
胡少华表示,目前多动症的治疗方法包括神经调节物理治疗和心理辅助治疗。 “对于精神疾病的叠加表现,我们的心理援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anwufeiyang.com/html/tiyuwenda/7541.html